您好,欢迎来到顺海科技!
| 0755-28100016 中文

产品中心

快速选型

碳化硅(SiC)器件代理品牌系列


碳化硅SiC)作为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特性,如高击穿电场强度、高热导率、高电子饱和漂移速度等,在半导体器件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SiC器件能够工作在更高温度、更高电压和更高频率下,相比传统硅基器件具有显著优势。以下是目前主要的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类型及其特点与应用:
 
 1. 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SiC SBD
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Schottky Barrier Diode)是较早实现商业化的SiC器件之一。例如 MBR6060R 是一款由ON Semiconductor生产的600V6A的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它采用先进的SiC技术,具有极低的正向压降(典型值1.55V)和快速的开关特性,其最重要的特点是 零反向恢复电流,这显著降低了开关损耗,使其非常适用于高频应用。此外,它能在高达175°C的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并具备较高的浪涌电流承受能力。这类二极管广泛应用于工业电源、服务器电源、通信设备电源、太阳能逆变器和电动汽车充电器中的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和高频DC-DC转换器,有助于提高系统效率和功率密度。
 
 2. 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iC MOSFET
SiC MOSFET是功率电子领域的核心器件,适用于高频、高压和高效率的场景。例如 UU16LFNP-802 是一款由 UnitedSiC(现属 Littelfuse)生产的碳化硅功率MOSFET模块,其漏源电压(Vds)为1200V,连续漏极电流(Id)达300A,采用双DIP封装支持双面散热。SiC MOSFET的导通电阻(Rds(on))低,开关速度快,开关损耗小。一些新型结构如题述的 具有改进栅极氧化层可靠性的碳化硅SiC MOSFET器件,通过采用高K介质(如二氧化铪、氧化铝或二氧化锆)与SiO₂栅氧化层组成双层堆叠结构,有效降低了SiO₂界面的电场强度,减少栅极漏电流,抑制了热载流子注入导致的栅氧层退化,从而提升了器件的可靠性和寿命。SiC MOSFET模块特别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工业电机驱动器和不间断电源(UPS) 等大功率、高频率的电力电子系统。
 
 3. 碳化硅功率模块
为了满足更高功率应用的需求,碳化硅器件常以模块形式出现。这些模块将多个SiC MOSFETSiC SBD(或续流二极管)集成在一起,例如广大半导体提供的车规级750V/1200V SiC MOSFET模块,其具有低开关损耗、抗雪崩能力强、导通电阻随温度变化小等优点,适用于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车载充电器等场景,可提升能源转换效率10%以上。工规级产品则覆盖650V-2000VSiC二极管、MOSFET及模块,广泛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工业电源等领域。这些模块采用先进的封装技术(如CoWoS-L封装)以优化散热和互联性能。
 
 4. 碳化硅在先进封装中的新兴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碳化硅的应用正超越传统的功率器件范畴,向先进封装领域扩展。台积电(TSMC)和英伟达(NVIDIA) 等巨头正在探索将12英寸单晶碳化硅用于散热载板和中介层(Interposer),以解决高性能GPUAI芯片的散热瓶颈。这主要利用的是碳化硅极高的热导率(可达400-500 W/mK,远高于传统材料) 。其中,导电型SiC优先用于散热载板测试,而半绝缘型SiC则可能用于替代硅中介层,以满足更高集成度和散热需求。这虽非传统意义上的器件,但确是SiC材料在半导体产业链中极具潜力的新应用方向。
 
 应用领域概述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优越特性使其在多个关键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动汽车(EV):是SiC器件最大的应用市场之一,用于主驱逆变器、车载充电机(OBC)、DC-DC转换器和充电桩,可以显著提高能效、缩短充电时间并减轻系统重量和体积。
   可再生能源:在太阳能逆变器和储能系统(PCS)中,SiC器件能降低能量转换损耗,提高系统效率。
   工业电源:用于不间断电源(UPS)、工业电机驱动和开关电源,SiC器件可实现更高功率密度和更高效的电能变换。
   高频通信:半绝缘SiC衬底上制备的GaN HEMT器件可用于射频和微波应用,如5G基站、雷达和卫星通信。
   先进计算与封装:随着AI芯片算力密度不断提升,SiC作为散热载板和中介层材料,为解决芯片散热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主要包括肖特基二极管(SBD)、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功率模块。这些器件凭借其高频、高效、高压、高温的工作能力,正在推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工业自动化等重要领域的技术革新。同时,碳化硅材料本身在先进封装中作为散热解决方案的新角色也崭露头角,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材料生长、器件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例如更大尺寸的8英寸甚至12英寸衬底的研发),碳化硅器件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成本有望持续下降,其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Copyright © kaiyun开云全站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506992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