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顺海科技!
| 0755-28100016 中文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产品新闻 元器件百科 技术资讯 知识解答
快速选型

目前我国汽车智驾系统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对汽车电子会有哪些影响?

时间:2025-07-24 阅读量:6

公安部在2025723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明确强调:当前国内市售汽车的智驾系统均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仅属于辅助驾驶范畴(L0L2级),驾驶人仍是行车安全第一责任人;若放任系统操控(如脱手脱眼驾驶),将面临民事、行政、刑事三重法律风险。这一表态对汽车电子产业的影响可系统性归纳如下:
 
一、技术路线:从硬件堆砌转向安全冗余与融合感知
1. 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方案的再平衡  
   公安部对驾驶人责任主体的明确,倒逼车企强化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冗余设计。激光雷达因在极端天气下厘米级精度(优于纯视觉)的优势,可能成为车企提升系统可靠性的关键选择,尤其在中高端车型中。但受限于成本(单颗超1万元)和功耗,纯视觉方案在中低端市场仍具竞争力。未来趋势更倾向于激光雷达+视觉融合方案,通过多传感器互补降低漏检率,满足安全与成本的双重需求。
 
2. 芯片与算法优化聚焦人机共驾场景  
   决策芯片需优化人机交互的实时性,例如:
    提升接管响应能力(如地平线征程6芯片通过BPU架构将端到端时延压缩至120ms内);
    强化DMS驾驶员监控系统的优先级,确保驾驶人状态可追溯。
   算法层面需减少对长尾场景的依赖,例如通过强化学习与世界模型仿真(如地平线Senna架构),替代部分实车测试,加速应对极端工况的迭代。
 
二、法律配套:责任界定倒逼电子系统规范化
1. 车企宣传与用户培训的强监管  
   公安部要求车企杜绝夸大宣传(如脱手驾驶”“AI代驾等术语),并强制新用户培训辅助驾驶功能边界。这导致:
    车机交互界面需增加实时功能状态提示(如系统激活/退出、责任切换提醒);
    电子手册与培训视频需通过国家认证标准,部分车企已紧急修改宣传文案(如小米、小鹏删除高阶智驾描述)。
 
2. 驾驶考试与法规适配电子系统  
   公安部计划将辅助驾驶操作规范纳入驾考范围,意味着:
    模拟驾驶器需集成L2级系统操作模块;
    车辆电子架构需开放标准化数据接口,供交管部门监管功能合规性(如是否强制手握方向盘检测)。
 
三、产业格局:供应链重构与国产替代加速
1. 上游电子元件:安全认证成核心门槛  
    感知层:激光雷达厂商(如速腾聚创、禾赛科技)需通过车规级功能安全认证(ISO 8800),并优化成本(目标500美元/颗)以匹配规模化需求;
    决策层:芯片企业需突破算力效率成本三角矛盾(如地平线BPU架构提升能效比40%),同时满足预期功能安全(SOTIF)标准;
    执行层:线控底盘供应商需实现双冗余设计(响应<120ms),确保制动/转向的备份可靠性。
 
2. 中游车企:从功能竞赛转向体系化能力  
   行业竞争核心从硬件参数(如算力TOPS)转向:
    数据闭环能力:构建10+场景库的数字孪生测试体系;
    车规安全积累:如地平线通过800万芯片量产验证覆盖90%中国道路场景。
   2025L2+渗透率将达30%,但用户付费意愿降至28%,成本控制成为关键(如城区NOA下探至15万元车型)。
 
四、消费者与市场:认知纠偏与需求分化
1. 责任风险教育降低滥用率  
   公安部通过三重法律责任警示(民事赔偿、吊销驾照、刑事责任),结合宣传强调脱手脱眼=高风险行为,将显著降低用户对辅助驾驶的过度依赖。车企需通过电子系统(如OTA升级)强化实时预警能力。
 
2. 功能需求向基础ADAS集中  
   市场调研显示,消费者对基础ADAS功能(如AEB自动紧急制动)的需求稳定在75%以上,远高于L2+付费意愿(28%)。这推动电子方案下沉:例如11摄像头+1毫米波雷达的简化配置,取代高成本激光雷达方案。
 
五、未来趋势:法规与技术协同推动L3+落地
 法律属性明确化:公安部推动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界定L3人机共驾事故责任(北京试点中车企担主责),为高阶自动驾驶铺路;
 车路云协同成为破局点:当前V2X覆盖率不足30%,需通过5G时延压缩(<1ms)、北斗高精定位(±5mm)支撑202550L4级运营目标。
 
结论:汽车电子产业面临安全重定义
公安部的声明标志行业正式进入合规化竞争阶段:短期看,电子系统需强化人机交互与责任追溯功能,并承受宣传合规成本;长期看,技术将向安全冗余+体验穿透双轨发展,推动国产芯片/传感器厂商通过体系化能力(车规认证、数据闭环)抢占增量市场,最终支撑L4级自动驾驶在责任框架内落地。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帖:marktian@uxigroup.com

Copyright © kaiyun开云全站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5069920号  
Baidu
map